求职简历的古文,求职简历的古文怎么说

求职简历2024-07-02 15:41:3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求职简历的古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求职简历的古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主动投奔刘备,为何却在《出师表》里写道“三顾臣于茅庐之中”?

三国时期,已处于混乱时期,当时的人才征辟,一般是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已推荐自已;二是他人推荐自已。而来自名士的推荐,是最为简单可行的方法,一般都能得到重用。

求职简历的古文,求职简历的古文怎么说

按历史记载,刘备是在公元201年来到荆州的,然后是在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201年到207年中间有6年的时间,只有在202年刘备北上叶县,与魏军发生博望坡之战,然后就没有其它战事。

刘备在荆州是驻守在新野的,刘备没有战事的时候,大多时间安抚当地百姓,争取当地士人民心,结交当地英雄豪杰,再有时间就是陪刘表喝喝酒,发发髀肉之叹的感慨。刘备的作为也因此引起了刘表的猜忌。

从刘备驻地新野到当时的荆州治所襄阳,不过几十里路,骑马半日可以到达。

刘备就曾经去拜访过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刘备是哪一年去拜访司马徽的,但是只知道刘备是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庞统。



当时的庞统不清楚在哪里?从赤壁之战时是周瑜的功曹来看,庞统可能在南郡任职,曹仁被打跑了,就跟着周瑜,或者一直跟着周瑜也有可能,周瑜死后,庞统是投靠了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重用庞统!只给了庞统一个县令的官职,庞统还不怎么愿意干。还是后来诸葛亮和鲁肃联合推荐庞统,刘备才重用庞统,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可见司马徽的推荐,刘备也并不是很看重,至少庞统是这样,那么诸葛亮呢?也许也没有看重,也许是刘备拜访司马徽的时间比较晚,也在207年,然后刘备就去了请诸葛亮了,但这似乎不合常理。

刘备重视诸葛亮还得益于一个人的推荐,就是徐庶,徐庶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低,据记载徐庶是201年就投靠了刘备了,然则直到207年才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中间也长达6年时间,这六年时间,刘备认识诸葛亮吗?

诸葛亮自荐于刘备的说法,出自于《魏略》、《九州春秋》,而“三顾茅庐”的说法出自于《出师表》,另外《三国志》、《资治通鉴》也支持这一说法,然而,谁是谁非呢?

三顾茅庐见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采取了这一说法,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认可《三国志》的观点。再加上《三国演义》的叙写,更加重了三顾茅庐的真实性。首先诸葛亮这个人忠诚持重,他为政廉洁奉公,执法严明,其人格的独特魅力决定了他不可能去捏造事实。而且此时诸葛亮已经位极人臣,被称为“相父”,虽然刘备已死,但是以前的当事人都尚在,这种情况下,说些子虚乌有的话抬高自己,完全是授人以柄。所以历朝历代的史学家,都采取了比较严谨的说法,认可三顾茅庐的存在。

反观《魏略》是早已失传的著作,它只存在于裴松之给《三国志》所做的注解里面,而《三国志》却流传下来,说明当时的学者在考证两本书的真实度上,认定《三国志》取材详实,可信度高,舍弃了《魏略》。还有,提出诸葛亮自荐于刘备观点的裴松之,最后也是认可了三顾茅庐的说法。

正史说孔明自己找刘备。这种可信度并不高,因为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的清清楚楚,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时只事。。。。。。出师表的作者要么是诸葛亮,要么就不是诸葛亮,一种就是诸葛亮写的,他在写出师表的时候是在223年,当时赵云,魏延都在,都是当时这个事件的见证人,诸葛亮没有必要三这个谎,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也没有不可能撒这个谎,他就不怕谎言揭穿?另一种,出师表的作者不是诸葛亮,即便是最近的陈寿,三顾茅庐在当时已经广泛流传,他就更没有必要冒充诸葛亮了,他就是蜀汉后期的见证人,并且就当过蜀国和西晋的史官,他要一手托两家,他抬高蜀汉,它怎么对西晋交代?

演义,历史小说而已,离史记相差十万八千里,而二十四史也只能称为二十四姓之家谱也。《隆中对》只是提到刘备三顾茅庐,而未说清三次到隆中具体做了什么,是顺路看看卧龙先生到底是啥样人?是不是名以实归?还是看在水镜先生的面子,造访一下诸葛亮,给足水镜先生及其荆襄上层人士的面子,毕竞刘玄德草创时期谁也不敢得罪。别人把你吹上天,个人简历写的再好,没有真才实学,刘备也不会用你,是骡子是马总要溜一溜,心中才有数。几种原因让刘备找了诸葛亮三次,两次没在家,也可能诸葛亮装逼,自抬身价,三顾茅庐成为以后吹嘘的资本,历史上许多文人都爱这样装逼的。巜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吹成半人半妖,许多事夸大其词,集众人智慧于诸葛亮一身,是演义的需要,后世读者也愿看到智慧人士的面貌。两全其美,何必认真考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求职简历的古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求职简历的古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