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求职简历制作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求职简历制作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还是看高校,有的高校是认可的,但是有的高校也不认可。
(1)很多学校,学生发文章,导师一般作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是对论文负责,是论文的拥有者。所以,一般都是学生第一,导师第二或者第三,但是导师是通讯作者。
(2)你说的导师是第一,本人第二,在外人看来,这篇文章应该主要是你导师写的。
如果是应聘的话,还是拿出第一作者的文章来,第二作者的可以作为补充说明。
有的高校引进人才的时候按第一作者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属于那一层次的人才,这时候,二作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
总之,二作论文是否有用,主要是看学校,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聘的时候可以咨询人事处。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博士毕业后好多人选择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于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了非常好的选择,谁都知道,进高校时学校最看重的就是博士的科研实力,更直白一点,理工科主要看SCI、EI论文数量,社科类主要看CSSCI、SSCI论文数量,那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论文高校会承认吗?
以前,以叶秋的了解,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是不太被承认的,高校只认一作,不过随着形式的变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文章在有些高校也被承认,不过肯定不能按整篇算,一般来说如果算的话可能按半篇算,下面是山西财经大学人才招聘公告,第六类人才针对的是刚毕业的博士或者刚出站的博士后,导师一作、本人一作的文章学校承认,不过只算半篇!
当然,还有很多高校只认一作,不认二作,比如山西唯一的211双一流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在招聘博士时就只看一作,不认二作。
山西历史最久、和工大齐名的山西大学在这一点上和理工大取得了一致,也是只认一作、不认二作!
所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论文有的高校不承认,有的高校承认,即使承认的高校,也不会被算作整篇,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各高校都有充足的理由,对于不承认的高校来说,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如果学生和导师关系好或者导师为了学生毕业都可以带上学生,毕竟,学生二作对导师没有任何影响,不管是职称评聘还是科研奖励!
同样,对于承认的高校来说,理由也很充分,毕竟,在有的高校学生一作导师通讯的文章对老师影响挺大,首先,这类文章在评职称时一般不起作用,然后,在奖励这一块导师也有可能受影响,于是,一些年轻老师为了评职称可能会让学生让出一作的位置,考虑到这种情况,导师一作学生二作也说明学生做了很多工作!
那么,对于博士本人应该注意什么呢?因为本人一作和导师一作本人二作文章的权重不一样,本人一作的文章最受重视,在任何时候都好使,所以,在可以的情况下,如果自己做了主要工作,还是要跟导师说明白,要求本人一作,导师通讯,毕竟,除了毕业,找工作也是头等大事,入职后的安家费和岗位等级也是大事,当老师后请副教授也是大事,而所有这些,只要本人一作绝没有问题,而如果是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很可能不被承认,尤其是评职称,基本不会承认!当然,如果导师对论文也有迫切需求,可以适当的让一篇出来!
所以,本人一作才是王道,本人二作评职称不好使,找工作是否好使还要看运气,所以能一作绝不要二作,最多给导师一篇就可以了!
谢谢题主邀请。
题主问的这个事情,在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这种疑问。
我们知道,在硕博期间,要达到毕业要求,往往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只是硕士要求往往较低(一般学术型硕士都会要求,而专业型硕士有些学校要求,有些学校不予要求),而博士期间则要求往往较高。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具体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对于一作还是二作的认定方式也会有差异。
下面以三所学校为例说明。
1、北大。对博士毕业生的毕业要求是“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期刊的等级则是各院系根据不同学科和实际情况自行予以确定;在作者排位方面,则相对灵活,博士生原则上要求一作,但如果导师是一作,学生二作也是认可的,并按照整篇计算。
2、上海交大。它的理工科博士生,毕业要求是至少以一作发表2篇论文,其中至少1篇为SCI,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不过,它也认可二作论文,只是计算方式明确为,一作按照整篇计算,二作则只是按照半篇计算。
(西南财经大学校园)
3、西南财经大学。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是,需发表1篇中文A刊或1篇外文B刊,如果刊物等级达不到要求,也可以降低刊物等级但需要增加数量,以2篇中文B刊或者2篇外文C刊,也是可以的。原则上要求为一作(或独立作者),但如果是该校教师或者外聘的博导为一作,学生二作也是认可的,计算方式是按照整篇计算。
以上三所学校对博士生毕业要求具有典型性,基本可以概括国内大学对博士生的毕业要求状况。
真经在大学里负责教师招聘。大约7、8年前,我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招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博士学历特别亮眼,本科C9,然后在国内顶尖高校攻读博士,导师也是有帽子的人才。但就是没有几篇论文,有的简历上写了十来篇论文,但只有1-2篇是第一作者。反倒是一些学历不怎么样的博士,简历里一作论文十几篇。这些名校博士告诉我,他们的导师只允许他们发表一两篇以满足毕业要求,其他就只能作为二作,他们也没有办法。
当时,我们学校的招聘政策中有一条是:国内博士可以享受5万元安家费,第一作者发表3篇高水平论文的,可享受10万。如果这些清北的博士来,只能拿5万的安家费。而且,我们学校的职称政策中,新进教师博士期间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是可以作为有效论文的,很多博士期间论文比较多的博士,留校2年就可以参评副教授了。而博士期间的二作论文,没有任何作用。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博士的说法,我们也没法判断真伪,因为导师和导师确实存在不一样。而从招聘进来后的表现来看,有的表现还行,有的科研能力则非常一般。所以,慢慢的,我们对这类没有一作的博士就不再考虑了。
一般来说,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第一线的工兵,论文基本都是自己写的,用的多半也是自己的实验数据(或者师弟师妹),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则被认为是次要贡献者(比如只提供了部分实验数据)。所以,用人单位更多的还是看第一作者。
但是现实中,一些博士会遇到导师抢论文的情况。比如说下面这两种较常见的情况:
一是985、211高校的年轻博导。现在985、211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遴选上重点向年轻人倾斜,哪怕是还没有进入正式编制的预聘制教师,只要学术水平还可以,有高水平项目,都可以遴选为研究生导师,其中特别优秀的,还可能直接遴选为博士生导师。而这部分人,面临着学校对他们的严格考核,其中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论文,而且要求必须论文一作或者通讯。多数老师会选择做通讯,但也不排除一些老师会抢着做一作。
二是部分高校的政策某种程度上纵容。一些高校明确规定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属于毕业有效论文,这样的政策,会让导师抢学生第一作者时毫无内疚感,他们会觉得,反正也不影响学生毕业。另外,一些高校奖励论文时只奖励第一作者,而如果是老师,金额就高一些,比如1万一篇,而如果是学生,金额就低一些,比如1千一篇。作为老师,包括学生自己,当然会选择导师做第一作者,可以多弄点实惠。
以上两种情况现在仍然存在,但越来越少了,很多高校甚至是导师送一作论文给学生,帮助学生评奖学金、找工作。高校里这些灰色地带确实是很难界定的,很大程度是依靠物质导向在引导。所以,对用人单位来说,与其去判断你的二作到底是谁写的,不如选择只相信你的一作论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求职简历制作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求职简历制作论文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